关系对外汉字教学全局的几个问题A Few Issues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to Foreign Learners
李大遂
摘要(Abstract):
对外汉字教学要走出困境,要注意关系对外汉字教学全局的几个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汉字教学要形音义兼顾;对外汉语教学要将识字量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识字教学的推展要坚持以偏旁为纲;加强汉字教学要标本兼治。
关键词(KeyWords): 对外汉字教学;识字量;形音义兼顾;以偏旁为纲;标本兼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大遂
DOI: 10.16131/j.cnki.cn44-1669/g4.2008.02.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两次识字量抽样测试分别于2001年3月和2006年5月进行。两次测试的方法相同,只是第二次测试的字数增加了一倍,被试的班数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该测试的测试内容及测试统计方法见李大遂(2003)[8]。
- [1]张朋朋的“字本位”概念与徐通锵、吕必松、潘文国等人的“字本位”概念不同,详见张朋朋(2005)[28]
- [1]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2]柯彼德.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3]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回顾与展望[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8-62.
- [4]王筠.自序.说文释例[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3.
- [5]佟秉正.初级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1,(1):33-39.
- [6]李大遂.关于对外汉字教学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A].北大海外教育(第三辑)[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131-147.
- [7]王汉卫.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7,(1):119-124.
- [8]李大遂.中高级留学生识字量抽样测试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2):12-18.
- [9]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 [10]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 [1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长期进修)[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 [1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1.
- [13]李大遂.简论偏旁和偏旁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1):27-33.
- [14]李大遂.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1):13-21.
- [15]汪琦.中级欧美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3.
- [16]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79.
- [17]华卫民.汉语教材的整体设计及汉字教学的新途径[A].汉字、汉语、汉文化[C].翟汛(主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3-27.
- [18]印京华.探寻美国汉语教学的新路:分进合击[J].世界汉语教学,2006,(1):116-121.
- [19]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2):1-9.
- [20]徐通锵.“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兼评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的眼光[J].世界汉语教学,1994,(3):1-14.
- [21]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22]吕必松.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A].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C].吕必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29.
- [23]吕必松.试论汉语书面语教学[J].华文教学与研究(《广州华苑》学术版),2000,(1):1-35.
- [24]吕必松,赵淑华,林英贝.组合汉语知识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 [25]潘文国.“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3):42-74.
- [26]潘文国.“字”与Word的对应性(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4):26-40.
- [27]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8]张朋朋.“字本位”的内涵[J].汉字文化,2005,(3):7-10.
- [29]张朋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一书在法国获得成功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119-125.
- [30]张朋朋.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J].汉字文化,2007,(1):64-68.
- [31]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江左忠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