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1, No.97 40-47
民国末年中国政府推动海外华侨教育探析——以《中暹友好条约》缔约为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侨联课题(2022-2024年度)“台湾‘中央研究院’档案中的近代华侨教育文献整理与研究”(22BZQK235)
邮箱(Email): 2933864919@qq.com;
DOI: 10.16131/j.cnki.cn44-1669/g4.2025.01.001
摘要:

《中暹友好条约》于1946年初签订,中国政府和暹罗政府就暹罗华侨享有教育自由权利问题达成一致。但缔约后,暹罗政府并未及时修改旧有苛刻的教育政策,中国政府通过驻暹大使馆不断斡旋,并加上暹罗华侨教育界人士努力,华侨教育逐渐进入恢复与发展期。这一现象表明,海外华侨教育的发展需要中国政府的积极介入,而华侨教育的兴起对中华文化向南洋传播,以及华侨华人参与中国教育现代化起到了互动作用,这对新时代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不无启示,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Sino Siamese Friendship Treaty was signed in early 1946, and the Chinese and Siamese governments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 issue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al freedom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iam. However, after the treaty was signed, the Siamese government did not promptly revise its strict education polic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kept continuously mediating through its embassy in Siam, and with the efforts of the education community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iam, then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gradually entered a period of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requires active intervention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rise of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nteractive rol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This provides inspiration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cohesion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参考文献

别必亮2001承传与创新:近代华侨教育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陈达2013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M].北京:商务印书馆.

戴敦俊1946南洋侨民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南洋研究(2).

冯子平2005泰国华侨华人史话[M].香港:香港银河出版社.

葛兆光2018当“暹罗”改名“泰国”--从一九三九年往事说到历史学与民族主义[J].读书(11).

黄寄萍1935促进暹罗改善华侨待遇的商榷[J].南洋研究(4).

黄瑞国2008拉玛六世的民族主义与排华思想及其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

黄征夫1929暹罗华侨教育概况[A].载钱鹤等,华侨教育论文集[C].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印行.

金勇2013泰国銮披汶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其意涵[J].东方论坛(5).

鹫津京子2002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政策之研究(1911-1949)[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君适1936南洋后对华侨教育之观感[J].南洋研究(6).

李恩涵2015东南亚华人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

李玉年2007泰国华文学校的世纪沧桑[J].东南文化(1).

林仲达1936三十年来之暹罗华侨教育[J].南洋研究(3).

刘春玉,刘维一2022 1933年泰国华侨反对强迫教育运动的历史考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刘士木1933南洋华侨之危机[J].南洋研究(3).

刘雄2022冷战格局下泰国华侨政策的演变(1946-1965)[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

潘少红2007二战后初期泰国华人政治性社团简析[J].八桂学刊(2).

彭胜天1939祖国政府与南洋侨民教育[J].南洋研究(4).

施坚雅2010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M].许华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苏鸿宾1939暹罗改变国号之意义[J].南洋研究(3).

编者不详2005泰国华校史实专辑[A].泰中研究:泰国华侨华人史第3辑[C].曼谷: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

陶行知2019评加强教育党化[A].载中国教育改造[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183-184.

王鹏飞2023近代日泰外交合作历程述考(1887-1941年)[J].日本研究论丛(1).

吴熙文1936南洋华侨之危机与生路[J].南洋研究(1).

吴莹2015近代华侨捐资办学的文教理念与文化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余定邦2000 1937-1946年的中泰关系[J].世界历史(1).

曾毅夫1933关于暹政府限制华校员生修读暹文之商榷[J].南洋研究(4).

张宝歌,于潇,王凌超2022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7).

张启雄2007东西国际秩序原理的冲突--清末民初中暹建交的名分交涉[J].历史研究(1).

中华民国外交部1946-1947中暹缔约后之华侨教育案卷[Z].台湾“国史馆”藏.

朱振明1992当代泰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暹罗,泰国原称,1939年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泰国”。为尊重历史,本文行文不统一暹罗、泰国称谓。

(3)如谢美华的《八十年代泰国的华文教育》(《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傅增有的《泰国华文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李谋的《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杨新新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本与学校的发展——泰国清莱山区华文学校的分化探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年第2期),姜赫、袁梦的《泰国华文教育经验与中华文化认同建构——基于泰北美斯乐乡的调查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等。

(4)如张美君的《论泰国自由泰政府时期的华文教育》(《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第3期)。

(1)《西报评论暹华侨之势力》,《申报》1907年8月8日第5版。

(1)即1933年。

基本信息:

DOI:10.16131/j.cnki.cn44-1669/g4.2025.01.001

中图分类号:K266;K336.5;H195;D693;D829.336

引用信息:

[1]颜海波,张柯栋.民国末年中国政府推动海外华侨教育探析——以《中暹友好条约》缔约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5,No.97(01):40-47.DOI:10.16131/j.cnki.cn44-1669/g4.2025.01.001.

基金信息:

中国侨联课题(2022-2024年度)“台湾‘中央研究院’档案中的近代华侨教育文献整理与研究”(22BZQK235)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