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 16 | 1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音译外来词的类型有5种,即单纯音译的,谐音音译的,音译字形意化的,音译加义标的,以及半音译半意译的。以目前公认的语素定义为原则依据,以两极性和非自由性为具体标准,认定音译外来词各类的语素,可发现有些已定位为单纯词的,应该定位为合成词。
Abstract:① 拙文李振中(2001) 已初步涉及此类问题,但挖掘粗浅,是以再谈。
② 所举词义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古汉语释义主要取自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③ 详见潘允中(1989:139~140) 或史有为(2000:39) 。我同意他俩认为“苹果”是外来词的看法,并且认可潘允中把“苹果”归于半音半意译类(即本文的谐音音译类)的观点。
④ “该词(即‘乌托邦’)被认为是音义兼译(即本文的‘谐音音译’)得最好的例子”(史有为,2000:128) 。“逻辑”被逻辑学界认为是谐音音译得最好的例子。
⑤ 这里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语素。
安华林 1997 现代汉语语素分析的几个问题,《语文学刊》第4期。
岑麒祥 1990 《汉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高名凯、刘正琰 1958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商务印书馆。
李振中 2001 谈谈音译类外来词语素的认定--从“卡车”是否一个语素谈起,《昌吉师专学报》(综合版)第3期。
刘正琰等 1984 《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吕叔湘 1956 《中国文法要略》(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98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潘允中 1989 《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有为 2000 《汉语外来词》,商务印书馆。
孙继善 1995 无义音节语素化的形成及特点,《语文学刊》第5期。
索绪尔 1980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 1979 《汉语口语语法》,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基本信息:
DOI:10.16131/j.cnki.cn44-1669/g4.2001.04.010
中图分类号:H136
引用信息:
[1]李振中.论音译外来词语素的认定[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04):47-53.DOI:10.16131/j.cnki.cn44-1669/g4.2001.04.010.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