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范铸;郭晔丹;
国际中文教育就是“以中文为媒介、以全球治理为理念、在国际上展开的国际理解教育”。这是“中文全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里,中文发展的主体需要从“中国政府和中国机构”转向“全球各国政府和公众”,发展的目标需要从“语言教育”转向“全球发展”,发展的动力需要从“语言教学”转向“语言使用”。由此而论,“国际中文教育”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学学科”或“教育学科”,而是由“国际问题”“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理论与管理”融汇一体的新的学科领域。同样,“国际中文教育”也不宜分为“狭义”(核心)“广义”(外围)两大领域,而是包括“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开展系统深刻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语境研究、政策支持系统研究、技术支持系统研究不仅是国际中文教育宏观研究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2025年03期 No.9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宇;和蓝静;
德国11个州颁布了16份基础教育中文课程大纲。语言能力描述是德纲的核心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策略能力、语篇和媒体素养、认知能力6个描述参数。对划分等级的6份大纲1259条描述语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各大纲描述语总量和细度差异较大,侧重对语言技能的描述,口语技能描述语最多。定性分析发现,大纲体现“高级蕴含低级”的描述关系,采用“总—分”的描述层次,部分采用“能做”表达方式,少量含有定量描述。文章针对现存问题,从加强大纲体系内部的协同性、推进大纲本土化、突出中文特色、提升描述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2025年03期 No.99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琼子;尚劝余;
本文通过梳理拉脱维亚中文教育发展概况及在人文交流中的多重角色,试图归纳其实践路径,即以国家政策为引领,通过提升文化交流资源整合开发能力和培育文化交流人才内生动力,并以著作互译、跨文化汉语人才培养、高端学术交流、培育共性文化及建立全方位教育互动体系五条路径助力人文交流。此外,针对目前发展中的问题,建议应构建便捷的文化交流人才通道、结合国别特色推动人文交流、利用公众人物影响力广泛宣传、精准推动高层学术互访,并确保文化交流政策的连续性与有效性。
2025年03期 No.99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慧;吕婧华;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国际中文教育生态从技术整合走向人机融合,从人脑与智脑独立自洽到人脑与智脑融合共生的全新数字革新和系统重构。其主要特点有,教学场域从“虚实有间”到“虚实无间”、教学资源由形式到内容的数字化、国际中文教师-教材-课程高度数字化融合等。据此,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系统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框架。今后,国际中文教育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入手,树立国际中文教师终身数字教育理念、丰富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的教学内容、夯实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的技术支撑、制定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的评价标准、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的政策支持等,以探寻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2025年03期 No.99 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